|
一、中德双元制项目简介
我院中德双元制项目始于2005年,以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Duale Hochschule Baden-Württemberg)机械工程专业为样板,借助东风公司各专业厂和东风职业培训中心条件优越的实习平台,严格按照德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完成学业的学生将获得中德双方颁发的双学位。
学生进校后,先进行德语、英语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每年四名德国教授来我院讲授专业课并在学年末对第五学期的学生组织一次赴德留学选拔,成绩优秀且通过德福考试的学生赴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课阶段学习。
中德合作高等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作为学习内容的双元,将大学与企业作为学习场所的双元。我院中德项目双元制人才培养方式秉承德国大学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工程训练的传统,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并重,课堂教学与下厂实习交叉进行,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接受严格而系统的工程能力训练;既拓展视野,又增加阅历,提高了综合素质。
双元制项目开展以来,得到了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Hanns Seidel Stiftung)的大力支持和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的悉心指导。我院借鉴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学习和研究双元制教育模式,完成了一批中德合编教材,实施因才施教,努力探索和实践新型办学模式,将双元制理念贯彻于全院的教学活动中,成效显著。
中德项目毕业生获得双学位
二、项目合作伙伴
1、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
上世纪70年代初,德国高中毕业生急剧增加,而当时大学培养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能尽快融入企业适应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了解决这一日益突出的矛盾,构思于1971年、成立于1974年10月1日的两所高等双元制学院(斯图加特、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高等教育领域重要的新生力量,填补了高中与大学之间的空白。
“高等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德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所谓“双元”,主要指的是培养内容的双元(理论与实践)和学习地点的双元(高校与企业)。高等双元制教育模式除了将高校作为传统的学习场所,也把企业纳入为大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企业学习全部的工作流程。培训或职业实践与大学学习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学习同步进行或分段交叉进行;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定期交流对学习内容的意见;高校与企业间订有合作合同,以规范双方的责权利;合作双方共同负责对学生具体学习内容的指导。
双元制学院的专职师资约占20~40%,兼职师资有5~10%来自于综合型大学、10~25%来自专科学院、还有部分是来自于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已经与企业签约的学生是带着工作需要的重点来学校学习,而学校因为是与行业(或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因此对职业资格要求的变化会随时反映在课堂上,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表现积极,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在转变到公司内外的其他岗位上时没有困难,而企业通过长达三年的时间,可以对未来的员工进行充分的考察。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完善,高等双元制在全德遍地开花结果,其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先进理念逐渐得到德国乃至全世界的认同和追捧。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包括斯图加特双元制学院在内的8所双元制学院于2009年3月合并,升级为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原斯图加特双元制学院成为该大学的主校区,其毕业生获得的学位证书与德国其他高校颁发的学士学位等值。目前该校拥有31000名在校学生和超过9000家合作企业或社会机构,是巴登-符腾堡州规模最大的大学。
德国斯图加特双元制大学(现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校长一行访问我院
我院教师访问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
2、汉斯•赛德尔基金会
汉斯•赛德尔基金会(Hanns Seidel Stiftung)成立于1966年,是多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执政的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CSU)的下属组织,联盟的一些领导人兼任基金会的理事。其总部设在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
在发展援助方面,赛会目前活跃于73个国家, 有近80个项目点,近60名驻外专家和工作人员。项目的重点地区在非洲(占项目总数的36%)和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31%),中国是赛会合作项目最多的国家(15个)。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成人社会政治教育(占经费总比重的31%),其次是职业教育(26%),协助改善管理和机构建设(11%),管理培训(11%)以及基础设施建设(9%)。
基金会的宗旨是在基督教的基础上促进本国人民的民主和公民意识教育;为品学兼优的青年人提供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机会;支持科学研究活动;促进国际交往,消除民族偏见,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并参与发展援助项目。
中国区域项目是一个多元化的项目,它促进了社会、教育和结构政策的转型进程。项目中心和各地的基地学校构成网络,把现有的知识、技术和资源联系了起来。这一网络通过教育、培训、咨询和对话推动了改革发展,是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在中国开展发展合作的发动机。
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教育为个人的参与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机会平等。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拥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作经验和形式多样的教育措施,为推动教育政策的实施和摆脱农村地区的教育贫困作出了积极努力。
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在教育领域的工作重点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普通学校教师、技工学校教师、学校领导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他们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
项目中心从中国的实际及教育需求出发,依据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开展职业培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和培训课程的实用性是培训中心的教育特点。
目前赛会在中国的教育示范项目有上海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十堰中德双元制学院、儿童早期教育等。
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东北亚处处长维利•朗格访问我院
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学院领导会谈
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为中德项目学生颁发助学金
三、卓有成效的德语教学和博采众长的课程体系
每年都有4名来自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的教授来我院为中德项目学生讲授专业课,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前沿的专业知识,还可以了解和感受德国大学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每年会派遣教师来校承担德语教学任务,经过5个学期的德语学习,学生将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能流利地运用德语进行交流。
德语教师伊芙娜•尤斯特 德语教师克里斯蒂娜•威斯霍夫
德语教师珍妮•霍勒巴赫 德语教师亚历山大•瓦斯科
亚历山大•伊克力教授讲授企业经济学的博弈
米夏埃尔•施雷格教授讲授传感器测试技术
马丁•维尔教授讲授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实践
约阿西姆•希尔斯曼教授讲授流体技术导论
斯特凡•多特林教授讲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善
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中德项目学生在科技学院德语交流协会的依托下、在中德双方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于德语学习和德国地理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德语学习兴趣,也拓展了国际视野、增进了中德两国学生的友谊和了解。
科技学院德语交流协会成立
德式烧烤节
德国地理知识竞赛
德语学习经验交流
德语朗读比赛
中德学生排球友谊赛
中德师生同游长城
中德学生共同在东风汽车公司车桥部件厂实习
中德学生交流座谈
五、放飞梦想的出国留学
根据我校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的校际交流及双学位联合培养协议,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中德合作高等双元制项目。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先在我校学习三年,通过选拔和德福(TestDaf)考试后,赴德国留学一年。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不收取留学期间的学费,并由该校合作企业提供实习津贴。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将同时获得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中德班2006级学生参加选拔 中德班2008级学生参加选拔
中德班2011级学生参加选拔
我院中德项目2006级学生崔凯行(右一)在德国留学时留影
我院中德项目2008级学生王旭(左一)在德国留学时留影
我院中德项目2008级学生王旭(前排左一)和2009级学生林露勇(前排右一)在德留学时留影
我院中德项目2011级学生王溯(左)和耿笑然(右)在德国留学
2011级学生耿笑然(前排左一)和王溯(三排左二)在德国Ansmann公司实习
我院中德项目2008级学生王旭(前排左一)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参加毕业典礼
我院中德项目2008级学生王旭获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六、良好的就业前景
我院中德双元制项目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率高、广受市场欢迎。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和参与企业技术革新等环节,逐步熟悉企业产品、工作流程和要求,基本达到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为最终在企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与我院中德项目建立联合培养的企业除了有众多东风公司专业厂和十堰周边民营企业外,大连格劳博机床厂、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武汉史密斯挂车有限公司和格特拉克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等众多德资企业也为我院中德项目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
我院中德项目2011届毕业生胡亚就职于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我院中德项目2012届毕业生张志刚就职于 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我院中德项目2012届毕业生周佳(前排左二)就职于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
我院中德项目2013届毕业生洪敏就职于沃尔沃汽车公司
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来我院举行中德项目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来我院举行中德项目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版权所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 地址: | 湖北十堰市车城西路167号 | 邮编:442002 |
电话:0719-8207954、8262142 |